微流控技术是研究在微小尺度(通常指亚微米到毫米级)上操控流体的技术,其核心目标是精确控制微量流体的行为,包括流动、混合、反应、分离等。这一技术在生物医学、化学分析、材料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。以下从原理、技术手段、应用场景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揭秘:
一、
微流控基于流体在微小通道中的物理行为,利用以下原理实现精确控制:
1.层流效应
在微尺度下,流体惯性力极小,雷诺数(Re)远低于临界值(通常Re < 100),流动以层流为主,不易产生湍流。
不同流体层可并行流动而不混合,适用于精准操控多相流体(如油水两相)。
2.表面张力与润湿性
微通道尺寸与表面张力效应相当,流体行为受通道壁面的润湿性(亲水/疏水)主导。
通过修饰通道表面(如涂层、图案化),可引导流体流动或实现液滴生成。
3.压力驱动与电动力
压力驱动:通过施加气压或液压梯度驱动流体流动(如泵或挤压)。
电动力:利用电场力操控带电粒子或液滴(如电泳、介电泳)。
其他驱动力:包括毛细管力、离心力、声波力等。
4.扩散与混合
微尺度下分子扩散距离短,但层流效应会抑制混合。需通过设计特殊结构(如交错通道、混沌混合器)或施加外力(如超声振动)增强混合。
二、关键技术手段
1. 微流控芯片设计与制造
材料选择:
聚合物(如PDMS、聚碳酸酯):成本低、易于加工,适合一次性使用。
玻璃/硅片:用于高精度实验,化学稳定性好。
纸基材料:低成本、可降解,适用于低端检测(如试纸)。
制造工艺:
软光刻:通过光刻技术制造PDMS模具,复制微通道结构。
3D打印:直接打印复杂三维结构,适应个性化需求。
激光微加工:在玻璃或金属表面刻蚀通道。
2. 流体操控技术
液滴微流控:
通过调控表面张力和流速,生成单分散的纳米/微米级液滴,用于化学反应、单细胞分析。
典型应用:数字PCR、液滴测序。
阀控系统:
集成微型阀门(如气动阀、热响应阀)主动控制流体通断,实现复杂逻辑操作。
电动力学操控:
电湿润:通过电场改变液滴润湿性,控制其移动或合并。
介电泳:利用非均匀电场驱动带电粒子(如细胞、纳米颗粒)定向迁移。
3. 检测与传感
光学检测:
结合荧光、拉曼光谱等技术,ag尊龙凯时在微通道中实时监测化学反应或细胞活动。
电化学传感:
在芯片上集成电极,通过电流或电压变化检测离子浓度或分子吸附。
成像技术:
显微成像(如共聚焦显微镜)直接观察流体动态或细胞行为。
